皮与革是一种东西吗?在人类发明织布以前的千万年里、人类是利用打猎... 所得的兽皮作为防寒和装饰之物的。这可称得上是最早的“皮革”了。
它已经为人类最早的文化产物。古人把动物身上剥下来的皮弄干后直披在身上、其粗硬而不易弯曲,厚大而沉重,带有难嗅的腐烂臭味。 一旦遇水,很容易腐烂而失去其使用价值。可以想象,穿用这样的“皮革”是何其难忍。
而现代的皮革,穿在身上柔软舒适,轻而易弯曲,无臭味,且不易腐烂。
那么古代的“皮革”和现代的皮革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呢?是皮与革的差别。 也就是说,古人穿用的是皮、现代人穿用的是革。 严格说来,皮与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皮是指皮胶原纤维仍处于其在动物身体上的状态(指化学结构),可带毛也可不带毛。 皮的干燥状态坚硬易折断而不易弯曲,水分含量大时其中的细菌快速繁殖而发生腐烂。
革是指动物皮经过复杂的物理及化学处理、除去了皮中无用的成分,并使皮的胶原纤维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而不同于其在动物体上的状态; 革干燥状态柔软易弯曲,潮湿状态也不易腐烂。
皮是制革的原料,革是皮制成的。
虽然皮和革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由于皮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较小, 常见的是“革”,而“革”来源于“皮”,人们慢慢就习惯的将两种他不同的东西的代号“皮”与“革”合二为一,即皮革,作为革的代名词。
现在我们说的皮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名词。指定是革,而不附有皮的含意。 更有甚者,为了方便和简单起见,在皮革制品名称中,已将皮革中的“革”字省略,直接以皮相称, 如:皮鞋、皮箱、皮衣等。称“革”为“皮”,似乎比称“革履”、“革箱”、“革衣”等更随便和更习惯些。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有些人把皮革简称为皮,而把人造革简称为革。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严谨的,容易使人们在概念上发生混乱,增加了尚无真假皮革鉴别能力者购买皮革制品时的难度。
皮革是怎么来的?简单的说,皮革是由动物的皮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机械)加工和化学处理过程而制成的。 动物的不同,以及加工方法的给变,可制成各种各样的皮革。
按传统说法,制革过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鞣制阶段和整饰阶段。
在准备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去除动物皮上所有没用的物质,如毛、脂肪、皮子内的各种腺体和可溶性蛋白质等, 并对动物皮的胶原纤维(构成皮革的主体)进行处理,以利于后面的加工并提高皮革的品质。 本阶段的主要工序有:浸水、去肉、脱毛、浸灰、脱脂、软化、浸酸。
在鞣制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化学方法使动物皮的胶原纤维在结构上发生变化,使其从“皮”变成“革”。 同时,也决定了所得皮革的品质及性能。本阶段的主要程序有:预鞣,主鞣和复鞣。
在整饰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赋予皮革一些特殊的感观性能,如厚薄度,柔软性,颜色,表面状态以及防水性等。 本阶段主要工序有:剖层、削匀、中和、染色、加脂、干燥、做软、平展、磨革、涂饰、压花等。